儿童脑瘤治疗误区:避开四大关键陷阱
发布时间:2025-06-30 17:47:21 | 阅读:次| 关键词:儿童脑瘤治疗误区:避开四大关键陷阱
- [案例]85岁高龄动脉瘤患者,川岛教授如何迎难而上?
- [案例]生命线上的手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s)
- [案例]「动脉瘤案例二」85岁老人病情急速恶化致瘫痪,没想到动
- [案例]小小垂体瘤或藏致命危机,具备这4个特点即为难治性垂体
- [案例]20岁少女突发神志丧失,原来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 [案例]中脑顶盖肿瘤“懒癌启示录“——切还是不切,这是个问
在多年临床实践中,INC 接触过众多脑瘤患儿,他们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沉静懂事,但家属普遍面临相似困惑:如何为孩子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家长常因过度担忧治疗决策失误会对孩子造成永久性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往往顾虑重重,难以果断抉择。毕竟医疗干预无法重来,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引发 “一步错、步步错” 的连锁反应。当治疗损伤不断叠加,患儿的生命质量将持续受损。
部分家长在确诊 “脑瘤” 后陷入慌乱,无法理性制定治疗决策;部分家长对脑瘤症状的 “伪装性” 认识不足,误判病情轻微或暂时缓解,导致肿瘤进展、治疗时机延误;更有家长因恐惧术后并发症而盲目寻求 “新型疗法”,错失手术干预的黄金时机……
我们始终认为,重大疾病面前的决策共性值得深入剖析 —— 这些共性虽属 “人性” 范畴,却也构成了儿童脑瘤治疗中的可规避误区。基于 INC 大量儿童疑难脑瘤案例,本文系统梳理四大常见治疗误区,为患儿家庭提供参考,或许家长的 “一念之变” 就能为孩子争取更多生机。
儿童脑瘤治疗四大避坑指南
Q:儿童脑瘤是否属于不治之症?
脑瘤给患儿及家属带来的首要挑战往往是恐惧心理。如何在确诊后克服恐惧、积极治疗,是家长需要掌握的关键课题。唯有对脑瘤形成客观认知,才能以理性态度与医疗团队沟通,为患儿治疗注入信心。临床实践表明,脑瘤并非 “不治之症”,通过科学规范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多数脑瘤可取得理想疗效。
“儿童脑肿瘤患者的预后普遍优于成人。若能早期确诊,多数患儿可实现‘临床治愈’,因儿童脑肿瘤以良性居多。” 拥有超万例脑瘤患儿手术经验的 Concezio Di Rocco 教授对儿童脑瘤预后持乐观态度。
临床研究数据同样颠覆 “脑瘤不可战胜” 的认知误区:一项纳入 4040 例低级别胶质瘤患儿的长期研究显示,该群体长期生存率表现优异,20 年总生存率达 87%±0.8%,30 年总生存率为 74.8%±2%,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儿 20 年总生存率高达 95.5%。
即使是恶性脑瘤,随着外科技术进步及辅助治疗手段发展,疗效较既往显著提升,患儿术后生存期与生存质量均获改善。例如 Rutka(鲁特卡)教授关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表明,经规范治疗后,WNT 型髓母细胞瘤 5 年生存率可达 90%,低风险组患儿 5 年生存率超 80%,高风险组亦超 60%。
此外,教授团队主张对室管膜瘤实施全切手术,尤其针对幕上及 PF-B 型患儿,全切术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95%。
Q:无症状、症状轻微或暂时缓解时,可否观察等待?
脑瘤的 “伪装性” 极易诱导家长产生懈怠心理,误认为肿瘤生长缓慢,等待期间或许能出现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殊不知,症状轻微或暂时缓解可能是机体代偿的结果。
部分患儿因偶然检查发现脑瘤,尚无明显临床症状,若一味等待观察,病情将由主动治疗转为被动应对,最终错失 “黄金治疗期”,导致肿瘤进展恶化。需警惕的是,患儿症状越严重、肿瘤级别越高,后续治疗难度越大。临床常见家长自认为 “时机成熟” 时,患儿已失去获得更佳疗效的机会。
类似病例已被纳入临床研究:某患儿初诊仅发现脑积水,四年后因症状加重经活检确诊为中脑顶盖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但病情已进展为恶性程度极高的 H3K27M 突变型弥漫中线胶质瘤(WHO 4 级)。
原本可通过早期干预获得长期生存甚至 “治愈” 的患儿,因治疗拖延,生存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因此,科学积极的治疗策略才是避免终身遗憾的关键。
Q:手术治疗等同于让孩子受罪,是否应选择 “新型疗法”?
对多数家长而言,开颅手术的创伤让成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年幼患儿?部分家长因此放弃手术,转而寻求其他治疗手段。
事实上,看似无创、“少受罪” 的 “新型疗法” 非但无法一劳永逸,反而可能对患儿机体造成更大损伤。且多数新药、新疗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存在费用高昂、国内可及性低等问题。例如 Rutka 教授来华座谈时,与国内专家达成共识:“Voranigo(IDH 抑制剂)及 ONC201 等疗法尚未普及,其生存获益需临床试验验证,且国内应用受限。”
手术始终是多数脑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不仅可通过安全切除解除肿瘤威胁,更能显著延长患儿生存期、改善预后。即使针对恶性脑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SEER 研究数据显示,肿瘤全切可使患者总生存率较次全切提升 3-4 倍,且年龄越大,生存率差异越显著。
Di Rocco 教授指出:“当前术中磁共振、术中 CT、神经电生理监测及神经导航等影像技术的一体化应用,可实现手术操作的精准定位,避免正常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出血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肿瘤切除效果逐年提升。”
Q:手术成功是否意味着治疗终结?
对多数儿童脑瘤而言,手术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为保障患儿生长发育及远期生存质量,神经外科医生需综合考量更多因素。例如颅咽管瘤术后,内分泌功能管理至关重要,需定期复查并调整药物;恶性脑瘤术后更需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以巩固手术疗效、延长生存期。
Di Rocco 教授与鲁特卡教授一致认为:“儿童脑瘤中遗传突变较为普遍,需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包括手术精准切除及术后个体化综合干预。这一完整治疗体系需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肿瘤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
在 INC 小儿神外专家座谈会中,社会公益组织负责人孙文军强调:“康复治疗是神经肿瘤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次是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当前更多开展同伴支持,但需强化认知:术后需针对患儿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实施系统康复及营养支持。”

- 所属栏目:脑瘤
- 如想转载“儿童脑瘤治疗误区:避开四大关键陷阱”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naoliu/5875.html
- 更新时间:2025-06-30 17:46:35
- 上一篇:脑瘤会导致癫痫发作吗?如何治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