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数为癌,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发病率为1/10万。



脑脊液作为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由侧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填充于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及脊髓中央管内。其功能包括营养脑细胞、运输脑组织代谢产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酸碱平衡,同时缓冲脑组...
更新时间:2025-10-31 10:21:44

垂体瘤作为鞍区最常见肿瘤,其诊疗体系融合了病理学革新、影像技术进步和多学科协作理念。本文基于2022年WHO新分类、国际指南与国内共识,系统解析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诊断及个体化...
更新时间:2025-10-29 15:19:33

认识垂体:大脑中的“内分泌总司令”。垂体虽然只有豌豆大小,但它是全身激素的“总开关”,影响着生长、代谢、生育等诸多功能。垂体瘤,就是发生在这个司令部里的常见肿瘤。...
更新时间:2025-10-29 14:04:10

该患者为57岁女性,术前两个月开始出现认知障碍和进行性记忆力下降,伴有头痛、短期内体重增加100磅(约45公斤)及全身无力等症状,此前曾因相关症状至急诊就诊。术前影像显示肿瘤体积巨大...
更新时间:2025-09-09 08:52:25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在2022年之前长期被称为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G细胞的一组肿瘤,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虽然大多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良性,但其引起的激素分泌紊乱...
更新时间:2025-08-29 14:55:12

皮质醇危象源于术后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急性衰竭,其核心病理进程为:负反馈崩溃、代谢连锁反应。经蝶窦术后皮质醇危象发生率为12.0%(初次手术)至15.5%(二次手...
更新时间:2025-08-07 16:31:17

经鼻蝶窦入路利用鼻腔-蝶窦自然腔道抵达鞍区,其核心优势在于规避开颅,直接处理垂体病变。关键解剖标志:蝶腭动脉定位后鼻孔上缘,鞍底开窗范围4×6mm²可充分暴露肿瘤,同时避免海绵...
更新时间:2025-08-07 14:05:06

垂体微腺瘤(直径<1cm的垂体肿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育龄女性中的误诊率高达28.3%(95% CI: 24.0-32.6%),核心原因在于两种疾病共享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O轴)调控紊乱。...
更新时间:2025-08-07 11:28:35

垂体瘤位于蝶鞍区(大脑底部鞍状骨结构内),当肿瘤直径>1.5cm时,向上生长可压迫视交叉(视神经交汇点)。视交叉的血供主要依赖垂体上动脉,受压后易引发缺血性损伤。...
更新时间:2025-08-07 11:18:26

泌乳素瘤是垂体前叶分泌泌乳素(PRL)的良性肿瘤,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40%-60%。导致闭经的机制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抑制、雌激素合成受阻。...
更新时间:2025-08-07 10:28:09
更新时间:2021-11-24 17:10:09
更新时间:2024-12-13 16:21:12
更新时间:2024-12-13 16:24:40
更新时间:2020-07-16 14:26:31
更新时间:2021-11-24 16:59:13
更新时间:2021-11-24 17:01:48
更新时间:2024-12-13 16:20:34
更新时间:2020-05-26 16:26:56
更新时间:2021-11-24 16:56:43
更新时间:2021-11-24 16:55:57
更新时间:2025-10-31 10:21:44
更新时间:2025-10-29 15:19:33
更新时间:2025-10-29 14:04:10
更新时间:2025-09-09 08:52:25
更新时间:2025-08-29 14: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