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全切术后3年未复发,距离痊愈还有多远?

室管膜瘤全切术后3年未复发,距离痊愈还有多远?

室管膜瘤属于胶质肿瘤范畴,颅内室管膜瘤好发于第四脑室,起源于第四脑室底部室管膜细胞的肿瘤性转化。肿瘤常向蛛网膜下腔延伸,有时可包裹延髓和上段颈髓。幕上室管膜瘤可位于脑室内(
本文有1231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珍妮:因头痛检查发现第四脑室存在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这类肿瘤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全切后是否还会复发?

  娜娜:真巧!我的情况也类似,最初也是头痛,同样确诊为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医生告知全切术后复发速度会减缓。我已接近3年未复发,这是否算临床治愈?

  室管膜瘤属于胶质肿瘤范畴,颅内室管膜瘤好发于第四脑室,起源于第四脑室底部室管膜细胞的肿瘤性转化。肿瘤常向蛛网膜下腔延伸,有时可包裹延髓和上段颈髓。幕上室管膜瘤可位于脑室内(常见于侧脑室)或脑实质内。

  其性质不能简单以良性或恶性归类,而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系统划分为Ⅰ级至Ⅲ级。但不必过度担忧,实际上多数室管膜瘤属良性,预后较好,治疗不规范或效果不佳才是导致预后不良及生活质量下降的主因。

  由于第四脑室肿瘤与脑干的关系存在较大变异(从简单推挤到浸润脑干),要求手术者具备高超的显微操作技术和术中耐心分离的技巧,在力争全切的同时,也需以维持良好生活质量为目标。

  “全切”是实现长期生存的重要基础。术后3年无复发是一个关键里程碑,这无疑是一个极为积极和令人鼓舞的信号!然而,尚不能简单断言已实现治愈。医学上常以5年生存率作为更重要的长期预后评估指标。

我症状好转啦

室管膜瘤全切案例两则

珍妮和娜娜全切后复发情况如何?

  29岁的珍妮,因右侧头痛、颈部及手臂疼痛1年就诊。MRI显示第四脑室内巨大均匀强化占位,向下延伸至C2水平(图1A–C)。

29岁珍妮,因右侧头痛、颈部及手臂痛1年就诊。MRI示第四脑室内巨大均匀强化肿物,向下延伸至C2水平(图1A–C)

  临床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无脑积水体征。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肿瘤全切术。术后短暂出现右手轻度失用,数周后恢复,未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

  术后即时及14个月随访MRI均未见肿瘤残留(图1D–I)。

术后短暂出现右手轻度失用,数周后恢复,无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  术后即刻及14个月随访MRI均未见肿瘤残留(图1D–I)

  32岁的娜娜,因头痛、眩晕及间歇性瞳孔不等大就诊。MRI显示第四脑室均匀强化占位伴梗阻性脑积水(图2A–C)。

32岁娜娜,因头痛、眩晕及间歇性瞳孔不等大就诊。MRI示第四脑室均匀强化占位并梗阻性脑积水(图2A–C)

  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肿瘤全切。术后出现短暂右侧外展神经麻痹(持续数日),以及右侧舌咽、舌下神经麻痹(约两周),均完全恢复。

  术后即时MRI未见肿瘤残留,术后32个月随访MRI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积水征象(图2D–F)。

术后即刻MRI未见肿瘤残留,术后32个月随访MRI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积水征象(图2D–F)。

关于室管膜瘤,您了解多少?About Ependymoma

01 分级

  2021版WHO分类系统根据解剖部位(幕上、颅后窝、脊髓)、组织学类型(室管膜下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和分子学改变对室管膜瘤进行分类,并明确了数种由分子特征定义的新亚型,包括: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属WHO 1级胶质瘤,最常见于颅后窝(第四脑室,占50%-60%)或幕上区(侧脑室,占30%-35%)。第三脑室和脊髓室管膜下室管膜瘤较为罕见。多数室管膜下室管膜瘤无症状,为神经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属WHO 2级胶质瘤,最常见于脊髓,绝大多数位于脊髓圆锥和终丝。其他部位如侧脑室、第四脑室、脊髓上段及中枢神经系统外虽罕见但亦有明确报道。

  室管膜瘤——属局限性胶质肿瘤,通常归类为2级肿瘤,但若细胞密度高且存在核分裂象,则可归为3级(旧称“间变性室管膜瘤”)。目前尚不明确3级室管膜瘤的预后是否显著差于典型室管膜瘤,尤其在年轻患者中。

02 治疗方法

  疑似室管膜瘤患者的初始治疗为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室管膜瘤常位于颅后窝,紧邻颅神经和脑干,手术风险较高。然而,切除程度与肿瘤学结局和生存率密切相关,初始实现良好切除可使患者显著获益。

  与仅部分切除的患者相比,接受全切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更低,长期生存预后更好,即使是恶性室管膜瘤也是如此。一项纳入2408例室管膜瘤患者的研究中,WHO Ⅱ级占2132例(88.5%),WHO Ⅲ级(间变型)占276例(11.5%)。结论显示全切除手术可显著改善室管膜瘤患者的生存。

共纳入2408例室管膜瘤;其中WHO Ⅱ级2132例(88.5%),WHO Ⅲ级(间变型)276例(11.5%)。结论显示全切除手术可显著改善室管膜瘤患者生存。

03 复发后应如何应对?

  7岁男孩轩轩,因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就诊,头颅MR检查发现脑干肿瘤。随即于当地医院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干间变型室管膜瘤”。术后病情仍持续恶化,治疗一年后复查MR显示肿瘤增大并明显压迫脑干。

  面对二次手术,轩轩父母极为慎重,经多方咨询最终寻求INC巴特朗菲教授主刀手术。术中患者取俯卧位,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实现脑干(延髓段)肿瘤肉眼全切,手术过程顺利。

术中患者俯卧位,枕下后正中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脑干(延髓段)肿瘤肉眼下全切,手术顺利。

总结

  手术是室管膜瘤治疗的关键环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多次开颅。不幸确诊室管膜瘤后,切勿慌乱,理清治疗思路至关重要。无论是复发还是初发的室管膜瘤,手术都是重要步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向极为关键。

 

案例来源:INC神经内镜专家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发表论文《Four-hand suction-irrigation technique leads to gross total resection and long-term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in fourth ventricular ependymoma》

  • 所属栏目:室管膜瘤
  • 如想转载“室管膜瘤全切术后3年未复发,距离痊愈还有多远?”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shiguanmoliu/6589.html
  • 更新时间:2025-09-08 13:41:47

室管膜瘤相关文章

"32岁确诊脑瘤,手术当日医生一句话令我崩溃"
当医生展示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出黑白图像中的病灶区域时,我的手持续颤抖。彼时我方真正...
更新时间:2025-08-19 10:26:36
室管膜瘤5年生存率高达84%!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助力患儿6年无复发
近期一项涵盖12,447例儿童与青少年病例的研究表明,室管膜瘤的生存率已获得显著提升,中枢...
更新时间:2025-08-21 17:30:06
颈髓室管膜瘤手术难度大吗?高段位颈髓室管膜瘤手术全切实例交流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通常有髓内出血的风险。当它发生在颈椎水平时,有神经症状严重恶化的风...
更新时间:2023-03-16 16:38:40
常肩痛、腰痛、手麻、无力?来自“脊髓肿瘤”的警报,重可致瘫!
肩痛,这一常见症状,几乎跨越年龄界限,从孩童到老人都可能遭遇。许多人往往认为肩膀痛...
更新时间:2025-01-17 16:13:31
脊髓室管膜瘤生存期有多久?脊髓室管膜瘤真实患者案例交流
脊髓室管膜瘤生存期多久? 脊髓室管膜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临床结果通常优于颅内...
更新时间:2022-08-15 17:03:36
职业女性高位脊髓室管膜瘤,手术瘫痪、致残风险大,如何治疗才能回归正常生
颈椎疼痛是不少现代职场人的通病,35岁的Emma更是如此,从事文案工作的她长期需要伏案于电...
更新时间:2023-03-16 16:39:39
脑干间变型室管膜瘤德国手术全切案例
脑干间变型室管膜瘤德国手术全切案例,当时即在中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症状无好转,...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9:54
33岁宝妈颈髓室管膜瘤-12小时的高难度手术,术后3月正常行走
33岁的郑女士6年前因晨起颈部疼痛和自感右上肢无力,行核磁检查,提示颈椎椎管占位性病变...
更新时间:2023-03-30 18:05:54
室管膜瘤全切术后3年未复发,距离痊愈还有多远?
室管膜瘤属于胶质肿瘤范畴,颅内室管膜瘤好发于第四脑室,起源于第四脑室底部室管膜细胞...
更新时间:2025-09-08 13:41:47
INC巴教授“禁区”手术图解案例三 | 延髓-胸段脊髓18cm巨大室管膜瘤示范手术
揭开大咖开颅手术神秘面纱 脊髓中的蛇,竟是悄无声息的致残元凶。在我们奇妙而复杂的人体...
更新时间:2024-11-29 13:49:11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脑干间变型室管膜瘤德国手术全切案例

更新时间:2021-12-15 13:49:54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INC青年神经外科医生教育基金,北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