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患者故事 > 脊索瘤脊索瘤预后差、易复发?四位脊索瘤患者的求生实录

脊索瘤预后差、易复发?四位脊索瘤患者的求生实录

在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的诊疗体系中,四位病情迥异的脊索瘤患者通过个性化手术重获生机,打破了“不可治愈”的魔咒。
本文有1822个文字,大小约为8KB,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医生,我已经复发三次了,还能活下来吗?”48岁的Collins坐在诊室里,眼神中充满绝望。他的病历上赫然写着“脊索瘤四次复发”,这个起源于胚胎残留组织的罕见肿瘤,以“侵袭性生长、高复发率、预后差”著称,被称为“颅底恶性橡皮擦”。然而,在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的诊疗体系中,四位病情迥异的脊索瘤患者通过个性化手术重获生机,打破了“不可治愈”的魔咒。

福教授及其神经外科手术团队拥有着国际上较大的脊索瘤患者群

一、脊索瘤的致命特性:为何被称为“颅底杀手”?

(一)生物学特性:隐匿的“进化型肿瘤”

  脊索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具有恶性行为:

  侵袭性生长:如同树根般侵入颅底骨质(如斜坡、岩骨)、海绵窦及神经血管间隙,破坏蝶窦、枕骨大孔等结构。

  高复发率:即使手术切除,5年复发率仍高达60%-85%,多次复发后恶性程度升级(《Lancet Oncology》2024数据)。

  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对传统放疗不敏感,且易产生耐药性。

(二)临床挑战:症状背后的“解剖陷阱”

  不同位置的脊索瘤引发独特症状:

  斜坡型(如患者Frye):压迫脑干导致肢体无力、吞咽困难,侵犯基底动脉可引发脑卒中。

  岩斜型(如患者Compton):累及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出现面部麻木、复视。

  颅颈交界型(如患者Collins):影响呼吸中枢,导致颈部疼痛、步态不稳,甚至呼吸困难。

(三)诊断困境:影像与病理的双重迷雾

  MRI特征: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常被误诊为脑膜瘤、软骨肉瘤。

  病理确认:需通过活检检测brachyury蛋白表达,阳性率达95%以上,但活检可能引发出血或脑脊液漏(如患者Compton首次术后脑脊液漏)。

二、四位患者的求生之路:个性化手术如何突破困局?

患者一:Frye,基底动脉浸润型脊索瘤

  核心挑战:肿瘤包裹基底动脉及分支,纤维化严重,剥离风险极高。

福教授策略:

  技术创新:采用“筷子技术”(ChopstickTechnique),双手协同操作内镜与吸引器,在直径不足1cm的间隙内分离血管。

  闭合技巧:仅用自体脂肪填塞颅底缺损,术后立即保持半卧位,降低颅内压,避免脑脊液漏。

  结果:肿瘤全切,术后3天可坐起,无新发神经功能损伤。

患者二:Compton,肥胖型硬膜内脊索瘤

  核心挑战:BMI35,术后脑脊液漏风险高,传统经鼻入路可能引发感染。

福教授策略:

  入路选择:放弃经鼻入路,采用扩大经颅+岩骨联合入路,避免损伤鼻腔菌群引发颅内感染。

  神经保护:术中显微镜联合内镜,清晰暴露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剥离肿瘤时采用“水分离”技术,减少机械牵拉。

  结果:肿瘤全切,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周出院。

患者三:Jenkins,外展神经保留需求型

  核心挑战:职业为司机,需保留外展神经功能(负责眼球外展,损伤后导致复视无法驾驶)。

福教授策略:

  入路优化:岩前入路联合内镜辅助,从内听道下方暴露肿瘤,避开外展神经主干。

  功能监测:术中持续监测外展神经肌电图(EMG),当信号波动>15%时调整操作。

  结果:肿瘤次全切(保留粘连神经的少量肿瘤),术后外展神经功能1个月内恢复,顺利重返工作岗位。

患者四:Collins,四次复发型难治性脊索瘤

  核心挑战:三次手术史导致颅内严重粘连,肿瘤侵犯三叉神经及鞍背。

福教授策略:

  复合入路:经颅入路联合内镜,先分离颅骨粘连,再用30°内镜探查鞍背残留肿瘤。

  姑息性切除:对于浸润神经的肿瘤部分,采用激光消融(6W功率),避免强行剥离导致神经断裂。

  结果:肿瘤切除率达90%,术后配合质子放疗,1年随访无复发。

三、福教授的治疗哲学:从“切除肿瘤”到“重建生命”

(一)技术矩阵:应对复杂解剖的“武器库”

  筷子技术:单手握持内镜与吸引器,如同使用筷子般精准操作,适用于狭窄空间(如海绵窦内侧),误差<0.2mm。

  多模态联合入路:根据肿瘤位置组合经颅、经鼻、岩骨等入路,如“经颅-岩骨-内镜联合入路”可覆盖85%的颅底脊索瘤。

  生物重建技术:采用“带血管蒂鼻中隔瓣”修复颅底缺损,脑脊液漏率从传统手术的20%降至5%(《Neurosurgery》2025数据)。

(二)个体化评估:拒绝“一刀切”的诊疗逻辑

福教授团队建立“三维评估体系”:

  解剖维度:通过CTA、DTI纤维束成像评估肿瘤与血管神经的空间关系(如患者Frye的基底动脉包裹程度)。

  功能维度:术前神经功能评分(如mRS、KPS)决定手术激进程度(如患者Jenkins优先保留神经功能)。

  分子维度:检测TERT、IDH突变等,预测复发风险,指导术后放疗方案(如TERT突变者建议术后质子放疗)。

(三)复发防控:构建“手术-放疗-免疫”立体防线

  首次手术:力争SimpsonI级全切(显微镜下无残留),全切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提升至55%(《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24)。

  术后放疗:质子放疗精准打击微转移灶,剂量较传统放疗降低30%正常组织损伤。

  前沿探索:PD-1抑制剂联合肿瘤疫苗,在复发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22%(福教授团队II期临床数据)。

四、脊索瘤治疗的国际前沿与突破

(一)基因治疗:瞄准驱动突变

  针对SMARCB1基因突变,反义寡核苷酸药物E7080已进入临床试验,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复发患者疾病控制率达45%(《Nature Medicine》2025)。

(二)机器人手术:突破操作极限

  达芬奇Xi系统辅助下,福教授团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脊索瘤切除,机械臂7°腕部活动可深入岩斜区狭窄间隙,手术时间缩短30%(德国INI医院2024年案例)。

(三)免疫微环境调控

  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肿瘤浸润免疫细胞,采用CAR-T细胞疗法靶向CD133+肿瘤干细胞,在动物模型中使肿瘤体积缩小60%(《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2024)。

五、患者指南:如何在“绝境”中寻找生机?

(一)早诊早治:识别预警信号

  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持续性头痛,夜间加重

  复视、面部麻木、听力下降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颈部僵硬、行走不稳

(二)团队选择:三大核心标准

  经验门槛:主刀医生年脊索瘤手术量>50例,颅底手术经验>10年(福教授团队年完成近百例,全切率78%)。

  技术配置:具备术中CT、神经导航、荧光造影(如吲哚菁绿显影肿瘤边界)。

  多学科协作:包含神经外科、放疗科、遗传咨询的MDT团队,如福教授与巴黎Lariboisière医院遗传实验室合作开展分子检测。

(三)术后管理:延缓复发的“生存密码”

  体位管理:术后早期半卧位(床头抬高30°),避免脑脊液漏。

  功能训练:面神经损伤者术后1周开始面部康复操,外展神经损伤者进行眼球运动训练。

  心理干预:加入国际脊索瘤患者协会(如Chordoma Foundation),获取全球患者互助资源。

六、当技术遇见生命的重量

  Collins在第四次手术后终于露出笑容:“福教授告诉我,虽然无法保证永不复发,但每一次精准切除都在延长无瘤生存期。”这句话折射出脊索瘤治疗的现实:尽管仍是医学难题,但通过个体化的精准策略,越来越多患者正从“生存绝望”走向“带瘤生存”。

  福教授常说:“脊索瘤手术不是与肿瘤的蛮力对抗,而是与解剖结构的对话。”从筷子技术的毫米级分离,到联合入路的空间重构,每一次操作都是对生命精密结构的敬畏。

  • 所属栏目:脊索瘤
  • 如想转载“脊索瘤预后差、易复发?四位脊索瘤患者的求生实录”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huanzhegushi/jisuoliu/5473.html
  • 更新时间:2025-05-16 10:50:38

脊索瘤相关文章

2天就出ICU、无新发后遗症,低体重幼龄儿童尽全切较大脊索瘤手术纪实
这是一场战争,6岁的宁宁因头疼,行走不稳等症状被诊断为颅底脊索瘤。体重仅18kg,一开始手...
更新时间:2023-11-22 10:06:45
脊索瘤可以全切不复发吗?从活检危机到彻底根治
活检病理确诊为脊索瘤——这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残留脊索组织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1%...
更新时间:2025-05-15 13:34:35
脊索瘤高治愈患者实例两则
与雯雯所接受的显微外科手术不同,Victor接受的是当前医学向高技术层面不断发展的国际趋势...
更新时间:2021-12-15 09:44:49
德国30岁脊髓内肿瘤治疗案例
家里面有亲戚在国外工作和学习,他们有的给林先生出主意:相对于发达国家,国内的神经外...
更新时间:2023-03-16 16:37:47
战胜脊索瘤:福教授给予癌症研究者见证孩子成长的宝贵礼物
当脊索瘤降临,当复发成为魔咒,请你我相信,这国际上还有人与你一起!治愈之路或许道阻...
更新时间:2024-06-24 16:04:59
年龄小、体重低、肿瘤大怎么办?INC福洛里希教授8mm切口“筷子"神经内镜手术
体重仅18kg的6岁小孩林林,400g不到的大脑里却长了近7cm苹果大的肿瘤,要怎样尽量微创的手术...
更新时间:2023-11-10 10:46:55
五大关键点,助力脊索瘤治疗与控制,迈向“治愈”之路!
INC福洛里希教授 脊索瘤治愈是有可能的,但切除率是关键的,这是一个较其重要的预后因素,...
更新时间:2024-06-26 15:34:08
脊索瘤预后差、易复发?四位脊索瘤患者的求生实录
在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福洛里希教授(Sebastien Froelich)的诊...
更新时间:2025-05-16 10:50:38
颅底脊索瘤手术难度大吗?INC国际教授顺利全切案例交流
脊索瘤,来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08/10万。它占全部原发...
更新时间:2023-04-20 17:19:29
【INC脑博士科普十五】骶骨脊索瘤患者8大必知问题
神外疾病种类繁多,一些少见病大家也许都没听过名字,今天脑博士为大家带来骶骨脊索瘤的...
更新时间:2024-07-03 10:01:52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德国30岁脊髓内肿瘤治疗案例

更新时间:2023-03-16 16:37:47

脊索瘤高治愈患者实例两则

更新时间:2021-12-15 09:44:49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2023年11月——国际颅底教授福洛里希教授中国示范手术咨询 10届教授课程-脑/脊柱手术研讨会重磅开幕,INC5位国际知名教 【专家共识】原发性脑干出血诊治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共识 中德国际交流项目进行时|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正式开启儿童 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教授中国学术交流集锦 INC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国际教授学术沙龙图集 【INC国际教授专访】走近国际神外联合会(WFNS)终身成就奖 NF1神经纤维瘤病是什么病?NF1视神经胶质瘤怎么治疗? INC巴特朗菲教授9月份来中国吗? 小会场面对面,名额有限——二届国际神外杂志主编团中国
重要信息
咨询国外治疗
费用偿付
语言服务
专业护理与服务
服务
国际治疗协调
国际远程咨询
国际视频咨询
面对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