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咨询电话:4000290925
INC
当前位置:INC > 神外历史微创神经外科:锁孔入路技术在脑瘤全切中的应用

微创神经外科:锁孔入路技术在脑瘤全切中的应用

锁孔手术的切口及骨窗大小是按需所取,符合"处理病灶足够大、开颅创伤尽量小"的原则。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锁孔手术极大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干扰,降低手术风险、最大限度避免术后并发症
本文有1381个文字,大小约为6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小锁孔"技术能否解决颅内病变?

  仅通过一个3厘米的微小切口,就能处理颅内重要病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切口越小手术效果就越好。手术的关键不在于切口大小,而在于精准程度。

  锁孔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最小侵袭程度精准处理病灶:既要预留足够操作空间,又要极大降低对颅内重要组织——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医源性损伤。手术追求的是每一步操作的精确性和对正常组织的最大保护。

小型占位病变阻塞中脑导水管引发脑积水

  49岁女性患者,主诉头痛、恶心及呕吐症状。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小型明显强化占位性病变阻塞中脑导水管,导致三脑室性脑积水(图1)。

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一小型、明显强化的占位性病变阻塞中脑导水管,导致三脑室性脑积水

  经右侧室间孔(Monro孔)实施内镜下手术(图A)。术中实现病变完全切除(图B)。术后MRI复查显示病灶无残留,脑积水已完全缓解。

经右侧室间孔(Monro孔)行内镜下手术(图A)。术中实现病变全切除(图B)。
术后MRI复查示病灶无残留,脑积水已完全缓解。

  若肿瘤体积过大且质地坚韧,内镜切除将耗时过长且效率低下,此时微创手术的优势会被手术时长抵消,应果断转为开颅显微手术。借助小型锁孔入路及内镜辅助显微技术,无需广泛脑组织牵拉即可实现微创、高效的肿瘤全切除。

借助小型锁孔入路及内镜辅助显微技术,无需广泛脑牵拉即可实现微创、高效的肿瘤全切除

  处理脑室内及脑室旁肿瘤的内镜基本原则为:首先阻断肿瘤血供,然后分块减容。通常采用分块切除方式;部分病例可先将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分离,然后整体取出。切除后必须彻底止血,以防止术后再出血。

  随着技术经验积累,现已可在纯内镜下完成特定肿瘤的全切除。即使是血供极其丰富的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也能通过内镜完整切除。

锁孔手术"微创开窗" 解决颅内重大疾病,神经内镜技术优势显著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

  该案例来源于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内镜委员会前主席Henry W.S. Schroeder教授(施罗德教授)2008年发表的相关研究。

脑室内肿瘤和囊性病变是神经内镜技术最理想的适应证。由于其位于脑脊液充盈的脑室系统内,可获得极佳的术野可视化

  脑室内肿瘤和囊性病变是神经内镜技术最理想的适应症。由于这些病变位于脑脊液充盈的脑室系统内,可获得极佳的手术视野可视化;同时,这些病变常继发脑脊液循环梗阻及脑室扩张,为内镜操作提供了充足的工作空间。

  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有框架立体定向与无框架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的融合应用,脑室扩张已不再是开展手术的必需前提。

  早在1963年,Guiot等就报道了应用脑室镜切除胶样囊肿的案例。1973年,Fukushima等首次以现代方式描述了经"脑室纤维镜"实施内镜活检的操作。内镜技术的演进和诊断准确性的提高,使松果体区肿瘤的预后及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如今,神经内镜已成为处理该区域病变的首选微创手段。

早在1963年,Guiot 等即报道应用脑室镜切除胶样囊肿。1973年,Fukushima 等首次以现代方式描述了经“脑室纤维镜”行内镜活检的操作。

与其他技术相比,神经内镜的主要优势包括:

  可直接观察室管膜表面,发现隐匿性转移灶;更重要的是,可在同一微创入路下同步处理并发的脑积水。通过第三脑室底造瘘、透明隔造瘘及支架置入等组合手段,可在导水管狭窄、多房性脑积水、室间孔狭窄等多种情况下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

  对于不需要显微手术切除的病变,仅需一次神经内镜操作即可完成诊断并解决脑积水问题,无需进一步侵袭性干预;而对于需要后续根治性手术的病例,神经内镜可作为前期诊疗步骤。

  神经肿瘤学领域的神经内镜应用包括:内镜下肿瘤活检、继发性脑积水的处理,以及脑室内肿瘤的内镜下切除。虽然这项研究发表于2008年,但至今神经内镜手术的应用范围正在持续扩大,不仅在治疗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内肿瘤等方面取得满意疗效,还能通过神经内镜完成颅内动脉瘤、松果体区肿瘤、鞍内及鞍旁肿瘤(例如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颅窝及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手术操作。此外,还包括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椎管内脊髓病变手术等多种治疗。

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示意图

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示意图

  与显微手术相比,内镜手术的优势在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这一优势目前仅在胶样囊肿病例中得到循证医学证实。

何为"锁孔"手术?

  "锁孔"手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小切口而进行小开口和开颅手术。"锁孔"效应具有小而关键的含义,锁孔骨窗是其形象化概括。这种方法的切口及骨窗大小是按需所取,符合"处理病灶足够大、开颅创伤尽量小"的原则。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锁孔手术极大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干扰,降低手术风险、最大限度避免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减轻患者负担。此外,锁孔显微手术可实现较好的外观效果,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Fukushima教授是“锁孔手术”发明者,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学术瑰宝如繁星闪耀,持续照亮着神经外科的前行之路。

  20世纪70年代初,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Takanori Fukushima教授(1942-2024)最早将内窥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用于脑室内病变的活检,囊肿开窗术和脑积水的治疗。80年代,Fukushima教授首次提出"锁孔手术(key hole operation)"理念,首次经眉弓入路进行前颅底手术,创造了多项世界首创。其"锁孔手术"的精髓,即小切口、小骨孔切除大肿瘤,小孔径/窄缝隙进行深部手术的微创理念已深入人心,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现实体现,已成为神经外科经典术式,堪称教科书式的创新。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锁孔手术极大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干扰,最大限度避免了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减轻了患者负担。Fukushima教授作为"锁孔手术"发明者,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学术财富如繁星闪耀,持续照亮着神经外科的发展道路。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天才大师,并向他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敬意。

  • 所属栏目:神外历史
  • 如想转载“微创神经外科:锁孔入路技术在脑瘤全切中的应用”请务必注明来源和链接。
  • 网址:https://www.incsg.com/shenwailishi/6446.html
  • 更新时间:2025-08-23 21:36:08

神外历史相关文章

INC国际神外专家共著: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发展史回顾
INC 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成员 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与加拿大 James T. Rutka 教授联...
更新时间:2025-05-13 09:52:12
小儿神经外科发展史:从国际起源到中国实践
小儿神经外科具有区别于成人神经外科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治疗难度更高、技术复杂性更强,...
更新时间:2025-07-07 17:49:30
【INC国际前沿研究】神经肿瘤学进展:阿西洛马尔脑肿瘤会议贡献解析
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曾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世界神经外科权威期刊《Journal of Neu...
更新时间:2025-08-11 11:49:53
为何称神经外科是"医学最高领域"?​从历史传承到现代技术解析
神经外科(Neurosurgery)是医学领域中处理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中国神经外科学会...
更新时间:2025-07-29 15:30:12
INC国际神外专家共著-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发展历史!教授致敬!
神经外科的历史远远充满了无数勇敢的人,他们勇于对抗旧习,尝试挽救病人的生命。几个世...
更新时间:2023-11-30 11:19:58
枕骨大孔区肿瘤手术治疗进展:巴特朗菲教授团队30余年经验回顾
时至今日,众多枕骨大孔区患者在巴教授的手术治疗下获得良好预后。“国际颅底手术权威”...
更新时间:2025-08-13 10:14:03
INC国际专家研究成果解析:神经外科领域社交媒体十年发展历程回顾
James T. Rutka鲁特卡教授曾任世界神经外科学院院长,现任世界神经外科知名杂志《JNS》主编。近...
更新时间:2025-07-28 09:03:19
微创神经外科:锁孔入路技术在脑瘤全切中的应用
锁孔手术的切口及骨窗大小是按需所取,符合"处理病灶足够大、开颅创伤尽量小"的原则。与常...
更新时间:2025-08-23 21:36:08
【INC国际教授专访】国际教科书级别神外教授美国Michael Lawton教授专访
INC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之 美国神经外科学会前主席 美国巴洛神经学研究所主席兼CEO 美国Mich...
更新时间:2023-05-17 18:04:21
脑肿瘤分类
胶质瘤 脑垂体瘤 脑膜瘤 脑血管瘤 听神经瘤 颅咽管瘤 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 三叉神经鞘瘤 室管膜瘤 脑瘤 癫痫 脊索瘤 脊髓肿瘤 烟雾病 脉络丛肿瘤
大家都在看
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INC巴特朗菲教授2025学术沙龙:370余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前沿 专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杭州教授:国际合作下的小儿 INC国家儿童神经外科专家Rutka鲁特卡教授学术沙龙:小儿神经 INC鲁特卡教授(Rutka)抵华,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进行 【国际交流】INC福洛里希抵达中国,开启北京天坛医院之行 学术沙龙即将开启 | 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大咖鲁特卡教授7月初 INC巴特朗菲教授今日抵达,面对面咨询+脑瘤示范手术同步开 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座谈会:难治性儿童脑瘤国际诊疗新进展 从鼻孔抵达颅底:福洛里希教授“筷子技术”实现脑瘤微创 聚焦小儿脑瘤前沿治疗|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