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颅底脊索瘤/垂体瘤完整切除案例交流:见证神经内镜无穷魅力
神经外科是一门不断发展其“武器”的医学。从早期神经外科到显微神经外科,再到现在的微侵袭神经外科,其使用的“武器”在不断更新——从手摇钻到自停开颅,从单筒显微镜到荧光显微镜,神经内镜从无到有,从传统的“开颅“到不开颅微创技术、器械等的广泛应用,国际神经外科的“武器”发展不停歇。
作为神经外科这门高学科的高技术之一以及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代表,神经内镜正在不断拓宽其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的应用。临床上,配合显微镜的使用,神经内镜也卓有优势。
神经内镜是现代科学技术为神经外科医生带来的一双“慧眼”, 其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狭窄手术腔道抵达肿瘤表面,以多倍率放大、多角度观察术野,即使是隐藏在犄角旮旯地方的肿瘤,内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让全部肿瘤无处遁形。此外,内镜手术创伤小,且止血完全,可以保留骨瓣,避免了因为颅骨缺损而需要的颅骨修补术。

神经内镜手术切除案例五则

33岁斜坡脊索瘤男士,神经内镜手术较大水平切除
术前:A、B图显示位于右海绵窦中心的脊索瘤病变。病变集中在右侧海绵窦和翼骨上,并在右侧邻卵圆孔。
手术过程: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切除
术后:C图表示矢状位显示无肿瘤残余。D、E、F图显示轴位、冠状位脊索瘤被绝大部分切除。

37岁垂体瘤女性,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全切
术前:A、C图位于蝶鞍中央的9mm垂体微腺瘤。B图表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显示了蝶窦的鞍周型气管化。
手术过程:使用筷子手法进行广泛的蝶窦切开术,从手术区域清除血液并解剖假包膜平面,进而完整地切除肿瘤(不分块切除,防止肿瘤残留)
术后:D图显示垂体瘤被肉眼下完整切除,且完成内分泌治疗。

47岁胆固醇肉芽肿男士,神经内镜下次全切除
术前:图A、B表示了MRI影像下的肿瘤病变位置。在内侧,病变采取了不增强的T2低信号和T1高信号方面,并在前方移位了右侧ICA和海绵窦
手术过程:神经内镜“筷子手法”次全切除
术后:图C、D显示了病灶被次全切除,除了鼻中隔的后三分之二和蝶骨上位,全部其他鼻内结构都被保留

23岁颈静脉孔软骨肉瘤男士,神经内镜下完整切除
术前:图A、B显示了以右侧颈静脉结节为中心的T2高信号和溶骨性病变,位于颈静脉孔内侧
手术过程:进行了一次宽侧蝶窦切开术的对侧单侧入路,对骨骼的向下和侧向钻孔允许扩大手术通道并识别右侧视网膜神经
术后:图C显示了肉眼下软骨肉瘤被完整切除,图D的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了鼻内解剖结构的有限损害和用于进入颈静脉结节的手术通道。

40岁脊索瘤男士,经鼻神经内镜获得全切
术前:图A、B显示了下斜坡及齿状突可见中线病变,影像学表现为脊索瘤侧伸有限。
手术过程:神经内镜在30°和45°角下经鼻入路,应用心形皮瓣和倾斜的内窥镜及器械,到达齿状突内和周围肿瘤,并达到完整切除。
术后:图C、D显示了用于闭合的脂肪移植物,没有明显肿瘤残留。病人术后没有神经功能缺损。
以上三例的颅底肿瘤神经内镜切除手术均出自一位在神经外科领域大有名气的青年才俊、国际神经内镜开拓者以及被誉为“天才颅底手术教授” 法国Sebastien Froelich教授之手。他同时也是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更是年纪轻轻就当任了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

早在2010年,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团队就曾使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成功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这在神经外科领域内属于提出。 其后,他带领手术团队了神经内镜“筷子“手法,解决手术过程中的配合问题。因其才华杜绝、手眼合一的技术手法,加上其在神经内镜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受邀到多地指导实地技术培训。
2019年,国际首届在北京开办的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特别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里, 2019北京内镜神经外科国际学术研讨会,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的姑苏神外沙龙上,INC在上海主办的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年会上,都能看到这位“天才教授”的身影。他愿意把自身探索研究的新技术以及有用的技术经验传播给国内神经外科同仁,以期共同进步提高。其谦逊和乐于交流的态度在国内医生群中广受欢迎。
12月20-22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州市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颅底大会”将在苏州举行。参会之余,面向国内有需求的颅底脊索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患者,在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中国代表处,Sebastien Froelich教授还将开办面对面咨询专场活动,国内有想要获取相关病情国际前沿治疗资讯及国际水平手术方案的患者可以抓住这个绝佳机会。现在已经开始现场咨询的报名流程,截止日期12月19日,需要收取病历材料整理、翻译费用和咨询费。限额4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