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手术如何较大水平切除且能不面瘫、听力保留?
持续了三四个月的耳鸣,张先生实在感觉实在是让他困苦不堪,后经头颅核磁检查,结果为“右侧桥小脑角占位”,后取活检进一步确诊听神经瘤。肿瘤分级:Koos分级3级。
良性肿瘤也有致命危险
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为良性肿瘤。另外国内外的神经外科专家都表示,虽然听神经瘤是良性的,但很危险,需尽快切除。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听神经、面神经交界处,而且贴近脑干,不处理的话,肿瘤会慢慢长大,很容易挤压面神经、听神经和脑干,引起耳聋、面瘫甚至顽固性高血压、偏瘫昏迷等后果。像张先生的听神经瘤2cm,还不是很大,如果长到3cm以上,可能就会出现耳聋、面瘫等了,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听神经瘤手术切除难点重重
手术切除仍然是肿瘤根除的优选治疗方法。对于较大的肿瘤,肿瘤通常严重压迫脑干组织,手术风险巨大,术后轻则面瘫、听力丧失,重则偏瘫、昏迷甚至死亡。由于肿瘤体积巨大,且与面听神经粘连较其紧密,术后发生面瘫及听力丧失的几率较大。
面瘫的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较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导致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传统听神经瘤手术主要是以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为准则,但往往以牺牲听力和面神经功能为代价而进行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手术设备突飞猛进的进步,听神经瘤手术的成功衡量标准已变成了“尽可能全切”、“不面瘫”、“保留听力”三要素并存。这些都对神经外科医生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一台的无损伤听神经瘤全切手术
考虑到国外神经外科技术起步较早,技术成熟,设备前沿,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听力损失以及面瘫等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张先生考虑出国寻求国际前沿的治疗方法,遂通过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联系到患者圈小有名气并被誉为“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的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在教授所在的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进行手术。
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中国代表处整理翻译完全部病例材料,经巴教授远程评估后,教授认为可以完全切除,而且不会损伤任何听神经和面神经,术中出血等的风险小可以忽略不计。
张先生手术情况总结


▪ 左侧图示(红色)患者术前核磁:右侧桥脑小脑角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T2WI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后病变呈明显强化,同侧桥脑小脑角池扩大,内听道扩大,四脑室轻微受压。
▪ 右侧图示(蓝色)患者术后核磁:术后肿瘤切除干净,做到了100%全切,核磁未见占位性病变。与术前对比明显可见肿瘤完整切除,较大限度减少复发可能。
▪ 患者术前情况:右耳耳鸣3个多月,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加重。面肌抽搐、舌头、牙龈和脸有麻木感觉,无法正常生活。
▪ 患者术后情况:术后1周出院,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分级1级。面神经保留,没有面瘫,听力保留。术后9个月随访,恢复很好,能够正常生活。(着重加粗强调)
▪ 手术总结:听神经瘤切除手术规模较大的挑战是确定90%以上切除率的同时,既不损伤听神经、听力,也不损伤面神经,不会发生面瘫。以上肿瘤全切术由巴特朗菲教授操作,术后听力保留较好,且无面瘫。这样的手术效果堪称,这样的技术手法和水平即使是国际神经外科医院案例中也可以作为教科书级别的案例。
听神经瘤手术体位至关重要
恰当的手术体位不仅可以预防压力相关性损伤,还能巧妙利用重力牵引,扩大手术通道,缓解术者的疲劳。目前国际上,听神经瘤有两大主流的手术体位。
1、侧卧位:在美国和日本比较常用,在国内,侧卧位手术更是占优势(95%以上)。侧卧位的优势在于摆放简单,对麻醉团队、对硬件设施的要求比较低。
2、半坐位:目前在欧洲是德国比较常见且具有相对优势,术中颅压低,出血少,相对而言,更容易完成肿瘤全切及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目标。这种手术体位也被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推崇。但半坐位手术因为有静脉气栓等风险,对麻醉团队、手术团队、硬件设施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全国际角度来看,具备摆放这个体位条件的神经外科医院并不多。而德国的INI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对这个体位的摆放和麻醉团队的配合得熟练和擅长,更会熟练处理由于这个体位导致的术中状况,保障神经外科医生顺利、完整地做完一台、经典的听神经瘤切除术。

大于3cm的听神经瘤,巴教授也能完整切除
作为国际颅底肿瘤手术教授,巴特朗菲教授擅长听神经瘤的治疗。目前还任职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血管神经外科主任的他每年要进行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手术不下400台。对于听神经瘤的治疗,巴特朗菲教授能娴熟地进行三维可视化和准确化的显微外科手术,结合神经导航、神经电生理检测、DTI、术中核磁等多种前沿设备的辅助配合下,实施准确顺利的肿瘤全切术,尽可能去除剥离肿瘤病变的同时,又能对听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乃至周边神经功能区进行很好地保护,从而使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得以保障。在这方面,德国的巴特朗菲教授不仅能够做到对3cm以下的听神经瘤进行完整切除,且不损伤听力,不造成面瘫,对于具有较大挑战性的3cm以上听神经瘤,他也能做到完整切除,且尽可能地使听力保留,大概率以上的概率不会面瘫。

INC另两位国际教授也擅长听神经瘤的治疗
国际神经外科学院(WANS)院长、来自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的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对于听神经瘤中颅窝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颇有研究。在其研究报告Middle fossa approach forresection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中,教授表示中颅窝入路(MFA)可大幅度的保留听神经瘤患者的听力,相对于其他方法更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治疗下的听神经瘤患者听力保存率为75.5%,面部功能保存率达到了90%之高。
Couldwell教授擅长脑部、颅底、神经肿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癫痫和脑血管疾病等的外科手术治疗。他曾发表400篇同业评审的文章,著述超过100本书籍章节、7本书籍,且多次获得了美国联邦与其他研究款项。他还是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的全国际同行评审、电子出版物 Neurosurgical Focus 的主编,曾在多家期刊的编辑委员会任职,包括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神经外科医生、神经病学杂志、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神经肿瘤学杂志和神经外科杂志。Couldwell教授目前任职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主席,也是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的重要成员,2019年4月他曾来华在INC中国代表处上海办公室举办学术沙龙,与国内神经外科医生开展技术交流。
除了巴特朗菲、Couldwell教授,来自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的Sebastien Froelich教授对于听神经瘤的颅底手术也擅长,手术的切除率和预后都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他是目前国际神经外科界年轻一代中的“天才教授”,目前担任着国际神经外联合会(WFNS)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法国巴黎Lariboisière大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兼主席。作为神经内镜及颅底手术的国际高手,凭着其在颅底肿瘤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中的贡献,Froelich教授受邀成为50多家医学院的课程主任和讲师。
INC是一个专注于神经外科领域的专家学术交流的医生集团。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 World Advisory Neurosurgical Group)是 INC旗下的一个纯外籍的、国际高水准的神经外科教授团,其成员教授均为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及各种国际神经外科学术组织的成员,国际神经外科各大杂志主编,以及神经外科教科书中以其本人名字命名手术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教科书级神经外科巨擘。他们在各自领域对国际神经外科做出过巨大贡献,其手术经验和技术能力享有很高学术地位。
INC致力于促进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合作与进步,且力求为国内听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脊髓肿瘤、脑海绵状血管瘤等神经外科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国际前沿的咨询策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