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瘤=绝望?德国巴特朗菲教授高切除手术带来新希望
“3年前,女儿得了室管膜瘤,先做了一开始手术,以为手术后一场噩梦就结束了。可是,近期复查复发了,医生的话让我明白了,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寻遍了各大医院,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饱受疾病折磨,我心里真的很痛苦。多少次的问诊结果如出一辙,做手术是需的,但肿瘤位置不同,风险很大,建议以放化疗为主,但只是延长生存期……我到底该怎么办?”
这是一位来自天涯网友的求助帖,本来患上恶性肿瘤就是一件很无助绝望的事,更不用说能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干净这种幸事。何况一些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本来就很常见。颅内室管膜瘤就是其中的一种。
颅内室管膜瘤难治疗高复发性=绝望?
相关研究也显示,在47例颅内室管膜瘤(15例幕上和32例幕下)的儿科病例中,手术死亡率为17%。全组5年生存率为39%,排除术后死亡率为51%。41%的病例出现复发,20%的病例出现转移。那么颅内室管膜瘤,真的是难以治愈了吗?

参考文献:Intracranial Ependymomas in Childhood Surviv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of 47 Cases(Pierre-Kahn A. · Hirsch J.F. · Roux F.X. · Renier D. · Sainte-Rose C.)
巴特朗菲教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对此,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国际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国际公认的颅底脑干肿瘤手术教授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指出,室管膜瘤是室管膜细胞的神经胶质瘤,有灰色或红色,并且可能含有矿物钙化或囊肿,对于脑室管膜瘤,其位置很不同,因为大脑是人体精密的器官,周围有各种重要神经,组织。而脑室管膜瘤的手术难点在于既要尽可能的完全切除肿瘤,防止肿瘤复发,又要避免手术对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造成损害。并且,一些室管膜瘤属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完就算完全切除后也可能复发,但是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瘤体发生转移之前切除干净,手术后一般是不会再复发的。
早发现:当你有以下表现,你就应该警惕室管膜瘤这个恶魔了
室管膜瘤的症状因病例而异。但当你出现以下症状,就应该尽早去向医生报告状,以进行筛查和诊断。
▪ 颈部疼痛
▪ 头痛
▪ 视力变化,如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
▪ 生涩的眼球运动
▪ 恶心和呕吐
▪ 平衡或行走困难
▪ 癫痫发作和抽搐
▪ 四肢发麻,麻木或无力
早诊断:治室管膜瘤,从正确的诊断开始
病理诊断才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是治疗的基石。室管膜瘤瘤体内常有多发小囊变区。CT平扫时常呈混杂密度,实性成分呈稍高或等密度,囊变区呈低密度。MRI平扫,在T1WI上呈混杂低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图2A、图2B),增强扫描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图2C)。有时可清晰显示其内蜿蜒走行的血管流空信号。其常合并脑积水。大脑半球室管膜瘤通常在顶、颞、枕三叶交界处,肿瘤一般紧邻侧脑室,多数含有大囊并有钙化。约73.7%的肿瘤可见囊变,出血少见。可塑性生长是四脑室室管膜瘤重要的特征,不同程度沿正中孔和(或)沿侧孔蔓延。
  
图A、B.MRI T1WI、T2WI平扫轴位图,示四脑室内占位,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欠均匀,且瘤体向左侧桥小脑角区蔓延生长;图C.MRI增强扫描图像,可见肿块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总之,室管膜瘤发生在颅后窝中线区,与小脑蚓部或四脑室顶部关系密切,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有钙化、囊变、出血,常可见塑形生长表现,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者,应考虑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咨询,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有正确的诊断,才有正确的治疗。
早治疗:选择合适的疗法及早治疗重要
与大多数肿瘤一样,室管膜瘤治疗仅限于三种方式:手术、放疗和化疗。显微外科手术是室管膜瘤优选的治疗方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然而,由于室管膜瘤在大脑中的位置很深,通常很难完全切除室管膜瘤而不损害重要的大脑结构。但当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时,通常采用放射治疗。对于室管膜瘤,化疗通常是无效的。肿瘤可以完全切除的患者比未完全切除的室管膜瘤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国际上治疗室管膜瘤的灵魂人物:巴特朗菲教授
巴特朗菲教授,是国际上公认的脑干肿瘤巨擘,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的灵魂人物,同时担任着国际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现任主席,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INI)神经外科教授,凭借其在国际神经外科及颅底神经外科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的地位,以及出神入化的手术技巧,巴特朗菲教授经常应邀出席国际各地的神经外科学术盛会,并被聘为欧洲神经外科杂志《Neurosurgical Review》主编。

巴特朗菲教授每年手术量都在400台以上,而且都是高难度的手术。他甚至可以为一岁儿童进行颅内手术,擅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室管膜瘤。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巴特朗菲教授都有信心成功手术,并且其切除率大多达到90%以上,且能尽量避免对周围神经的损伤。在巴特朗菲教授治疗的患者中,多数患者神经功能与术前持平或好转。
对于恶性室管膜瘤,如果能早点找到巴特朗菲教授,或许是一个新希望,你会有更大的机会完整切除室管膜瘤,这将很大水平上为患者延长生存期、带来更高的术后生活治疗,较关键的是,术后复发的概率还会小很多。
|